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将军在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给湖南醴陵的叔父写的一封信。如今,80多年时间过去了,但信中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家人的爱的那种正能量,仍然在激励着我们,在鞭策着我们——
叔父:
你六月一号的手谕及匡家美君与燕如信均近日收到,因我近几个月在外东跑东(西)跑,值近日始归。
从你的信中敬悉一切。短短十余年变化确大。不幸林哥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万分。我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家中可所持者全系林哥,而今林哥又与世长辞,实使我不安,使我痛心。
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响)了。这一战争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日的胜利。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现又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我们的先头部队早已进到抗日前线,并与日寇接触。后续部队正在继续运送,我今日即在上前线的途中。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我军已准备着以最大的艰苦斗争与日本周旋。因为在抗战中,中国的财政经济日益低落,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拟到达目的地后再告通讯处。
专此敬请福安
侄 自林
九月十八日晚于山西之稷山县
另:两位婶母及堂哥二嫂均此问安
自林,大家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
可又有谁知道,左权将军在稷山写完这封信五年之后,1942年5月25日,在一次对日寇的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7岁。
一封信,一段情,一纸真情80年。
这个故事,说远不远,往昔岁月依稀可见;说近不近,厚重积淀已满长卷。1937年9月18日,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随朱德总司令渡过黄河后,由河津进入稷山境界,经翟店、太阳、清河等村庄,开赴抗日最前线。当晚,夜宿清河镇北阳城村。
这一天,是“九一八”东北沦陷6周年。左权将军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是,伏在灯下,给远在湖南醴陵的叔父写下了这封信,表达了自己现身革命的信念和艰苦持久抗战到底的决心。
这封看似普通的家书,纸短情长,欲言不尽。没有华丽的词藻,可实实在在,字字动人,句句情深。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封家书所蕴含的情感,所表达的思念,是那么得深情,那么得厚重,左权将军也是血肉之躯啊!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恨情仇,所不同的是,他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一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主义!
打开这尘封已久的红色家书,我们读懂了中华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这一封红色家书,虽然不长,但读来字字泣血,声声催泪。充分表达了左权将军作为一名革命者与家人亲密无间的情感,表达了他献身中国革命事业、献身反日侵华战争的坚强意志。这封信,不仅使我们更加缅怀左权将军,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从左权将军的这封家书上,我们读懂了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节。也正是这种平凡之中孕育的伟大,才更加真实,也更让人感动。它像一座丰碑,永远指引和激励着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昨日的英勇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左权将军虽然早已以身殉国,但这封千金难得的家书,却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留给我们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郑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