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眼中的武汉
发布人:刘虹 发布时间:2020-03-16 点击: 3123次
郝秦峰
庚子年春节前后,一场疫情突如其来。荆楚大地,江城武汉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兄弟省份纷纷向湖北派出了医疗支援队伍。正月里我们阳泉市总共有四批88名医护人员紧急奔赴湖北省,参与这次战“疫”。说到武汉,近百年以前,一位平定女子将她的游历所见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江城近代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她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名震京华的才女——石评梅。
1923年7月的一个晚上,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平定城。阳春楼上的钟声断断续续地布满了全城。东城门内的姑姑寺巷显得十分幽静。观音堂旁边的一所院落中,烛光从栖云阁的窗棂中透了出来。评梅披卷握管,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奋笔疾书。她正在撰写的文章是《模糊的余影——女高师第二组国内旅行团的游记》。
评梅1920年毕业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而后负笈进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时,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南方旅行参观团。成员包括体育系、博物系共26名同学,评梅担任参观团的“交际”,即外联人员。参观团于1923年5月21日从北京出发,乘火车沿京汉铁路南下,22日抵达旅行的第一站——武汉。“我们快赶到汉口的时光,我们都异常有精神!到了车站,由我们体育系旧教授鲁也参先生来接。他现在任武高的体育主任”。从游记中可以看出旅行团成员对来到第一个目的地的喜悦和憧憬。而后成员们从汉口六码头上船,到武昌汉阳门下船,乘洋车至洪兴街女师范。评梅写道,“女师范和武高及武高附中都相距甚近,门前为极宽广之荷花池,杨柳阴浓,荷花香馥,想月圆日落时之美景,该校同学当不肯辜负,不禁欣羡!”旅行团被安排住在女师范的楼上。文中的“武高”指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其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后来发展为现在的武汉大学。“女师范”指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这所学校由清末举人李文藻创立于1906年。同年,张之洞将其改为官办学校。此后,湖北的女子开始接受教育。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都曾在这里任教。现在,这所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位于武昌区首义路116号。
旅行团5月23日参观了女师范和附属小学,以及武高附属中学。24日参加了武高学生会组织的茶点欢迎会,评梅在会上“致答辞”。25日上午游览了蛇山上的鄂园、抱冰堂、十桂堂。下午参观武高附小,游奥略楼、吕祖庙。26日参观汉阳兵工厂、铁厂。28日晚上乘船离开武汉。后来又到南京、杭州、上海、青岛、济南游览,于6月22日返回北京。这次国内旅行将近一个月,其中在武汉停留的时间近一个星期。6月底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员(后兼国文教员)、女子部学级主任。7月份假期时返回了故乡平定,开始撰写这篇游记,并于9月份写完,“藉以答好友质询及学校中报告”。全文共分十四章,五万余字。这篇游记有记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文字优美流畅,对沿途各地名胜的诗词、楹联、典故、风土人情、社会新闻,都一一真实记录,不仅富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其中关于武汉的记述共有三章,分别是《女师范楼上的晚眺》《湖北的教育》《武昌的名胜》。1923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时任大总统是黎元洪。2月份发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罢工爆发后,吴佩孚、萧耀南、曹锟、赵继贤等反动军阀在英帝国主义的指使下,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让我们通过评梅的“引导”穿越回1923年的武汉,看看彼时的江城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教育状况
在旅行团到达之前,湖北女师范闹风潮的事刚刚平息,并更换了新的校长,学校已开课一个星期。学籍编制分师范五个班,预科一个班,人数共二百余人。附小人数有近三百人。武高附中的学级编制有五级,近二百人,寄宿者一半。学生自治的能力很强,能使学校中校务公开、经济公开。武高的附小共七个年级,学生二百余人,其中高小三个年级。评梅记述道,“附小的教授训练管理,我觉着非常的满意,所培养的学生,完全是民治主义时代的产物,有活泼的精神,充足的常识,重公德,守规律,整齐清洁,莫有一样不讲究,足见教师们的苦心训练,及学生的自动能力。在湖北的教育,这个学校最令我满意。”“武昌高等师范建在蛇山的旁边,规模很大,设施完备。分为八个系,男生共四百人,女生正科九人,旁听生二十人。去年开始完全开放,招收女生。”
通过三四天的参观,评梅对湖北教育的总体印象是,上等有力的社会中坚人物视教育无足轻重,小学教育异常不发达,失学儿童很多,私塾多于小学数倍。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只有广设平民学校是唯一的妙谛,我很希望中学和中学以上的学校,努力做这种事业去”“官厅既不可靠,那么,我们青年应该努力地做去。”
现在的武汉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43所,在校生约228.6万人,教职工约18.5万人,全市教育人口总数达247.1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0.8%。高等教育优势明显,办学规模居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第2位。湖北作为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有2所985高校,7所211高校,8所国家部委直属重点大学,光大学生人数达130万人。
名胜古迹
参观团主要游览了武昌的几处名胜。首先来到的是建在蛇山上的抱冰堂,其原址是湖广总督张之洞训练新军的指挥所。抱冰是张之洞的别号,取《吴越春秋》“冬常抱冰,夏还握火”语意,借越王勾践的故事,自励发愤图强。张之洞(1837-1909年),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末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1889年8月任湖广总督,在督鄂18年间,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成为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1907年,张之洞调任军机大臣离鄂。1909年夏,其在鄂军界的门生、僚属集资建成此堂,作为纪念,也是当时武昌“雅人伟士”举办宴会的地方。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他从1882年起还曾任山西巡抚两年多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山西的近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在其任期内整修了从榆次什贴镇经平定州到直隶获鹿县土门口的通京公路,全长380公里。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名称的由来),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于光绪十年(1884年)毁于火灾,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直到1985年才修复。评梅一行在参观完武高附小后慕名到黄鹤楼去游览,实际其时已无黄鹤楼。她们看到一座“很巍峨灿烂辉煌的高楼”,楼的顶上镌着个展翅的黄鹤,两旁对联是“眼底汉江空色相,楼头云鹤复归来”,以为就是黄鹤楼了,其实只是一座照相馆。她们只好西行登上了奥略楼。1907年,武昌军学两界在建抱冰堂时,还为张之洞在黄鹤楼故址附近建“风度楼”。后张之洞认为“此楼形势,关系全鄂,不当为一人所私”,乃改为“奥略楼”,取“恢弘奥略,镇绥南海”之意。此后奥略楼常被误认为黄鹤楼。1927年,毛泽东写下著名的词《菩萨蛮·黄鹤楼》,不过他所登之楼也是奥略楼。1957年,奥略楼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被拆除。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评梅和同学登上奥略楼,临窗一望,“江水滔滔,涌现眼底,帆影如雁,翾跹上下。在碧云黄涛的尽头,依稀如翠螺堆集的,就是龟山。”奥略楼上有张之洞自题的“日朗云空”四个字的大匾,两旁的对联是:“昔贤整顿乾坤,缔造都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兵工印象
参观团乘武胜轮前往汉阳兵工分厂,后又至总厂参观造枪炮之机器及程序。由于“对工厂的组织和化学配合,纯粹是门外汉”,再加上天气炎热、机声隆隆、煤气呕人,评梅虽然头晕目眩,也只好勉力向前。她写道,“我看过一遍,见工人在煤气中生活是何等危险;而其点滴血汗所造成的杀人利器,既不能保障国家的富强,反用以作残杀同胞的工具,这是何等可怜,可惜!中国军阀!中国军阀!何其浑昧如斯呵?炮厂现在正为某军阀赶做氯气炮,可知其阴蓄之久,而中国内乱其有已时吗?”
此后,评梅因精神困倦的缘故,没有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一个铁厂。笔者推测,可能就是汉阳铁厂。汉阳铁厂诞生于1890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也是由张之洞创办。它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我们阳泉的保晋铁厂创办于1917年11月,1926年8月正式投产,形成了汉阳、本溪、阳泉三足鼎立的冶铁态势,开现代化冶金工业之先河。
乘武胜轮返回武昌时,评梅写道,“一路风浪甚大,汉江苍碧,一望无际,远眺云霞灿烂,虹彩耀目,江上风景殊觉宜人。我们在甲板上曼声唱《卿云》之歌,余音萦绕江上,许久不息,临风披襟,心神为之一爽!”《卿云歌》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纵观评梅在武汉的行程游记,可以看出,忧虑要多于快乐。她对社会现象、教育界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文中披露了她的许多真知灼见,还有辛辣的抨击和锋芒毕露的评论,都表现出她发扬“五四”精神,用于改造教育事业的决心。评梅还用生花之笔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评梅在写作游记过程中,接到了高君宇的来信,对她给予了鼓励,她在游记中特别引用了君宇来信的原文。因此,这篇游记也是他们纯洁爱情的见证。
评梅有知,也会祈愿武汉疫情尽早结束,祈愿家乡医护人员平安归来,祈愿晋鄂两地人民友谊之花长开! (来源:阳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