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伟 陈秀芬
赵三堂,中共党员,今年65岁,参加工作到退休的40年来,他始终如一的地投身于人民调解工作中,在担任农村支部书记的10年间,忙前忙后为村民办事,处理邻里纠纷;在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的时候,他协助管理信访工作,为百姓处理各种土地矛盾,家庭纠纷;在退休以后,他被聘为代县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员,成立了调解工作室,每天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调解各类矛盾。2020年以来,咨询人次达到1000多人次,调解各类纠纷案件50余起,经调解后撒诉案件2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积极化解社会面影响较大的热议话题
2021年12月,代县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群体欺凌事件,在社会上、网络上迅速传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县公安局、教育局成立工作组与涉事人员多次调解,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受伤害监护人多次到相关部门上访。
2022年1月1日,赵三堂接到县教育局的委托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学校和双方当事人家中开展调查,了解案情,由于涉事人员较多,事件性质影响面大,调解的难度可想而知。他先后到公安局了解案情,到涉事人员双方家中做法律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赵三堂的调解下,双方家庭坐在一起达成谅解协议,使一起社会关注的案件得到了圆满化解。
积极化解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
2020年10月21日,代县兴隆铁矿与村民杨存明因财产归属权发生纠纷,起因是兴隆铁矿将杨草口宏发分公司放置的集装箱房和两个油罐以及房内办公用品拉回铁矿,杨存明称这些货物的所有权是自己的,兴隆铁矿无权拉走,要求归还货物,但兴隆铁矿拒不退还。杨存明于当日报案峪口派出所,并于2020年11月6日起诉代县人民法院,但时终未果,兴隆铁矿公司因种种原因据不赔付,因此杨存明一年来多次多地上访。
2021年8月3日,杨存明向代县人民调解中心赵三堂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调解室工作人员与杨存明交谈后初步了解了他的心理状况和赔偿要求。由于案件相隔时间太长,赵三堂等调解员多次去代县公安局、代县扫黑办、峪口派出所等多家单位进行调查,并深入到企业了解情况,与企业领导多次协商,同时一边做杨存明的思想工作。经过七日的调解,双方在调解员的反复劝导下达成共识,互相谅解。由于距事发已隔一年之久,返还原物确有困难,达成了补偿协议,折价进行赔偿。兴隆铁矿当场赔付杨存明,双方握手言和,调解中心出具了调解书,一场两不相让的纠纷就此消弥,避免了一场起诉和上访事件。
边干边学,不断“更新”自身法律知识
“老百姓的诉求其实很单纯,我们人民调解员,就像是人们常说的和事老”“人民调解为人民,依法调解,公平公正”,这是赵三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赵三堂对记者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为此,这些年来,他边干边学,努力将每个条例都学懂弄通。准备的为群众服务。同时他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具体有几点启示:调解案件体现了一个“快”字,快速了解案情,快速走访调查,快速调解,调解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细致调查掌握情况,真正实现了当事人“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二是体现了调解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心系百姓,把弱势群体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全心全意为百姓解难。三是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室坚持在人民调解过程中贯彻普法宣传,让企业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树立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
赵三堂在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的性质和特征。由于他工作出色,好多当事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并在2021笫四届好人春晚活动中荣获学雷锋先进个人。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民生新闻》杂志、中国民生新闻网、山西法制经济网、新红网、代县融媒体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